编者按: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希望与生机的象征。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时节,威信县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春天系列”宣传报道,以多元化的视角和全媒体的形式,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本系列报道将聚焦春天里的美景美食、春耕备耕、产业发展、民生实事以及社会热点等,带您领略春天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感受生命的律动,传递春天的正能量,激励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勇敢追梦、积极前行。
威信双河:“花田”好风光 菊花移栽忙
人勤春光早。连日来,在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偏岩村杉木坪村民小组的花卉种植基地内,当地农户正在移栽菊花苗,挖土、施肥、移栽……一派繁忙景象。
“根部注意不要直接与肥料接触,防止烧苗,提高成活率。”“注意行距和株距,一定要按照规范。”3月13日,在杉木坪花卉基地的一座大棚内,威信县梵花农业公司负责人刘粒正和技术人员一道在现场指导村民,讲解菊花移栽注意事项,并提醒要认真对照技术要求完成施肥、放苗、掩土等移栽环节。
在苗垄沟间,50岁的村民任大凤正熟练地将菊苗栽入土中,手上的动作干净利落。“从基地开始建设就在这里干活了,活轻松不累,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特别好。”任大凤擦了把汗笑道。据介绍,像她这样年纪偏大的务工者在基地里占了大半,每天能有120元收入,中午还能回家给孙子做饭。据刘粒介绍,基地用工量较大,劳动强度低,年纪偏大的村民在工作熟练之后,单日工资也可达170至200元左右。
“气温开始回暖,我们要抢抓时间把这批菊花苗赶紧栽下去,这几天增加了人工,基地里平均每天用工量在30到40人左右,在六月底就能采摘第一批鲜花上市销售。”据刘粒介绍,菊花产业是朝阳产业,在当年种植,当年即可见效。杉木坪花卉基地面积有50亩,棚内使用面积32亩,每亩可栽植菊花苗32000株,采用摘心种苗技术可保证一株苗平均单季采摘3朵花。基地内一年可以种植两季菊花,年平均采花总量可达600万朵,实现年产值700余万元。
“通过引入梵花农业有限公司参与偏岩产业基地的建设和经营,偏岩村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乡村振兴有了产业支撑。”偏岩村党总支书记吴永齐表示,花卉基地在投入运营后,在管护、采摘、加工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人工,年平均用工量约280天,单日用工30人次,可以带动在基地务工的附近群众年均增加收入4万元左右,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双河乡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之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今,一幅以特色产业为画笔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双河乡徐徐展开,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群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增收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