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山葵种植的最佳时节。连日来,威信县各地正抢抓时令,忙着耕种,为全力打造“山葵之都”奏响劳动乐章,为乡村振兴孕育金色希望。
4月5日,麟凤镇五谷林源叶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驱车到双河乡偏岩村大石包山葵育苗基地运苗。走进育苗大棚,一株株山葵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拔苗,将山葵苗装车运往种植基地。
“公司今年育了23亩苗,全力保障全县1200余亩山葵种植。同时,公司秉持‘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群众’的理念,带领周边60余户农户参与山葵种植,努力让山葵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抓手。”金葵农业(云南)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曹阜权说。
2022年以来,威信县引进大连金葵集团,以打造“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为目标,在双河乡偏岩村杉木坪建立包括山葵种苗繁育的500亩标准化山葵种植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全县山葵产业发展,实现一手抓培育,一手抓示范。
山葵具有喜阴、喜湿和喜透气、低温等生物特性,经济价值高,被誉为“绿色黄金”。在距离山葵基地50公里外的麟凤镇五谷村山葵种植基地里,一排排木桩整齐排列,黑色遮阴棚下,60余名群众分散在山坡上,施肥、挖坑、铺苗、栽苗……大家分工协作,将一株株充满希望的山葵秧苗栽种到地里,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前期流转了500亩土地来发展山葵产业,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这既丰富了我们村的农业发展模式,又帮助老百姓解决了就业和收入的问题。”威信林源叶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绍东介绍说。
据了解,麟凤镇五谷村通过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发展,第一批采摘的山葵花苔预计可实现产值20万元,农户增收3000元左右。今年又扩大规模300亩,鼓励更多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作为股本加入合作社,助力群众增收,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山葵全身都是宝,生长周期18个月,每年可以采2—3次,亩产有1.5万元左右,而且政府还有补助,也不愁销路,发展前景很好,所以今年又扩展了规模,带领更多农户增收。”李绍东说。
随着山葵基地的发展壮大,用工数量也随之增加,基地常年吸纳10余名群众参与山葵管理工作,种植及采摘等用工高峰期时可解决附近50名以上群众就业,每人每月能有3500元至4500元工资,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平时在基地里干活,每一天能挣150元钱,一个月就有4000元左右工资,在家门口干活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麟凤镇五谷村村民张书华说。
近年来,威信县深入实施“1+N”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依托区域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山葵产业,按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双河乡偏岩村、麟凤镇五谷村,以及扎西镇墨黑村、田坝社区、罗坭村等地发展山葵种植基地3000余亩,覆盖农户2800余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滇公网安备 53062902530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