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威信县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主管单位:威信县农业农村局
实施主体:61家养殖企业(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详见附表2)
项目建设时间:2024年6月—2024年12月
项目建设地点:威信县9个乡镇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524.7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36万元,自筹资金188.70万元。
项目负责人:毛子海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谢先强 0870-319087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长征路294号
为做好全县2024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威信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5公里,国土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全县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897米,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96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辖3乡7镇,89个村民(社区)委员会,1614个自然村,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农业户9.1388万户,农业人口40.1915万人。
全县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甘薯、花生、油菜等为主,2023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74.82万亩,粮食总产量20.60万吨。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16.50万吨,其中:中稻0.89万吨,玉米13.44万吨,马铃薯0.13万吨,油菜0.51万吨,其他1.53万吨。
2023年农作物秸秆利用量18.33万吨,秸秆利用率达90.99%。其中:肥料化利用量7.20万吨,饲料化利用量8.09万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以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以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市场运作,拓宽秸秆利用渠道,不断完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制定或完善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户广泛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威信县农作物秸秆生产及畜牧业发展情况,统筹谋划,合理安排,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特别是赤水河流域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逐步提高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3.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立足工作实际,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典型,总结经验,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4.强化服务,全面推进。加强秸秆饲料化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三)工作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以县域全量利用为目标,探索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可持续运行的县域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机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壤提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比上年增加0.48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
三、项目实施内容
结合威信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际情况,项目主要实施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指导宣传培训等。
(一)秸秆饲料化利用
2024年重点围绕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及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培训。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培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二)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肉牛养殖企业(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对秸秆饲料化的利用。通过将农作物秸秆发酵制成青贮饲料饲养牛。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根据青贮方式的不同,采取秸秆窖藏青贮和包膜青贮两大类型。即:农作物收割→秸秆收储运→秸秆粉碎加入菌种→秸杆打捆包膜储藏(或水泥池贮窖)→发酵→进行喂养。主要建设秸秆圆捆机、饲料混合搅拌机、铡草机、揉丝机、割灌机、以及扩建草料棚等设施设备。
(三)宣传培训及技术指导
采取媒体宣传、入户宣传、标语宣传、明白纸宣传、流动宣传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聘请专家对乡镇农技人员、种养殖大户进行技术推广培训。
四、项目实施主体及对象(详见附表2)
1.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给予全县规范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2023年收购利用秸秆在100吨以上,且年存栏或出栏达20头以上的61家畜禽养殖企业(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进行补助。现61家养殖场年使用秸秆资源在0.732万吨左右,改造升级后使用秸秆资源达1.22万吨,预计养殖规模肉牛达3500头以上。
2.县农业农村局。印发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品13750份,聘请专家培训10个乡镇农技人员、村(社区)人员、种养殖大户260人,进一步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情况调查统计。
五、项目投资及补助标准(详见附表1)
项目总投资524.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36万元,自筹资金188.7万元。
项目开展模式:扶持秸秆利用市场主体
建设内容:主要通过对61家养殖场(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给予改建补助,促进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目标:2024年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1.22万吨。
1.对规范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2024年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及利用设备总投资496.938万元,其中:计划补助中央资金308.238万元,自筹资金188.7万元。通过招投标或其他政府采购方式购买秸秆揉丝机12台、铡草机36台、打捆包膜机7台、饲料搅拌机12台、割灌机8台,合计75台(套)农机设备,共需补助资金119.538万元。给予42家养殖场(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改建补助扩建草料棚面积12580平方米,每平方米补助150元,共需补助资金188.70万元。全年可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量1.22万吨。
2.做好草谷比可收集系数的统计,总投资10万元,通过招投标或其他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机构开展此项工作。
3.培训乡镇农技人员、村(社区)人员、种养殖大户260余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3750份,费用合计10.762万元。
4.请第三方审计公司对项目所产生的费用进行审计,审计费2万元;请第三方监理公司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监理费用5万元;费用累计合计7万元。
六、资金筹措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好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的通知》及《昭通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中央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资金的通知》(昭财农〔2024〕45号)文件精神,上级下达我县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336万元。其余188.70万元由实施主体自筹资金解决。
七、效益分析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使农作物秸秆得到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
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培育壮大专业化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不断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解决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污染环境,并避免因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次生灾害等问题,大大净化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社会效益明显。
(二)生态效益
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切实提高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避免因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减少了化肥用量,缓解化肥施用过多带来的土壤结构变化,进一步改良培肥土壤,稳定农业生态平衡,实现资源重复利用和农业生态化循环,有效的改善农业环境和减轻环境压力等。
(三)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收购农作物秸秆1.22万吨,按折合收购价每吨玉米秸秆300元计算,农户通过销售农作物秸秆,可增加收入366万元;此外,养殖场(合作社)年出栏肉牛800头以上,扣除生产成本,每头肉牛纯收入按1000元计,年新增纯收入在80万元左右。
八、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4年1-6月,落实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主体,完成威信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及上报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4年7-10月,根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项目宣传和技术指导,按照时间节点对各实施主体进行督导,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建设内容。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4年11-12月,收集整理项目实施材料、进行县级验收并完善档案总结上报,做好省、市级验收工作。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成立威信县2024年整县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主要领导担任,县直相关单位及各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威信县2024年整县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确定项目涉及实施内容和规模,做好县域内的工作组织、监督检查和验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县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同时下设技术指导工作小组,成员由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畜牧站、县农机管理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县能源站组成,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组织、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二)规范资金管理。加强项目预算与财务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项目资金支持对象为实施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开展技术研究推广的单位。支持内容为农作物秸秆捡拾、粉碎、打捆、储存等设施设备,及技术支撑与服务、项目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宣传培训经费等。项目资金不得用于秸秆收购补贴、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等。
项目经县级初验通过后,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对2024年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备及新建、改扩建储存设施给予一次性补助。
(三)强化宣传培训。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召开群众会、现场会,印发、张贴宣传资料,乡村大喇叭、微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精心组织技术指导组深入各项目乡镇、村组及相关实施主体,加大对项目实施目的意义、技术路线、补贴政策等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宣传培训力度,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弃置农作物秸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切实提高积极主动参与、支持、配合项目实施的自觉性,为项目顺利推进、取得实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严格监管检查。严格执行项目合同制,县农业农村局与项目实施涉及的企业、养殖大户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项目实施内容、任务要求等。企业、养殖大户要健全完善秸秆收集利用花名册,包括收集利用秸秆类别、时间、农户名称、地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企业、养殖大户按照方案及合同要求,向县农业农村局书面提出验收申请,县级项目验收工作小组收到申请后,立即开展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县农业农村局要做好资料收集归档,包括实施方案、省市县文件、领导批示、培训痕迹资料、新闻及媒体宣传报道等,做好项目总结上报工作。
十、附表
附件1-5:威信县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表册.xlsx
威信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30日
滇公网安备 53062902530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