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来,红色精神一直存续在昭通这片热土,勤劳的乌蒙山群众靠着勤劳的双手,走向“昭明通达”。
昭通市城区一角。柴峻峰摄
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居住着汉、回、苗、彝等45个民族633万人。当前,昭通聚焦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力争到2025年产业培育、城市发展、群众增收这三个方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扎实做好“产”文章,昭通市聚焦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产业、绿色硅铝产业、磷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今年五大产业产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比去年净增500亿元。2023年昭通GDP增长7.7%、增速列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百亿元台阶,达到105.9亿元。
云南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在昭通生产下线。沈迅摄
“秋城”昭通,生态优美、宜居宜游。昭通持续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为重点,加强系统谋划,顺应消费趋势,推出“一山、一江、一城、一址”4大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2024年1至9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8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7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5%、21.18%。
黑颈鹤越冬胜地——昭阳大山包。柴峻峰摄
昭通不断健全完善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做大中心城市和镇雄县城、做美金沙江沿岸县城、做优一批特色城镇和完整社区,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不久前,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渝昆高铁将于2026年建成通车,机场可直飞北上广深等10个城市,水富港实现3000吨级船舶通江达海,“公铁水航”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成,推动昭通的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位于昭通境内的都香高速永丰立交。柴峻峰摄
以人兴业,昭通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底线工作,聚焦185.07万脱贫群众和24.79万“三类对象”,围绕加强就业保障、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层次、提升教育医疗水平等重点,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4年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22%,均列全省第1位。
昭通苹果缀满枝头。供图
人民福祉持续增进,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昭通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476.8亿元、占比达83%,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昭通古城。柴峻峰摄
昭通在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社会民生、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方面有了大发展和大变化,将继续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幸福乌蒙样本。
滇公网安备 530629025306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