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上党支部紧紧围绕“长征路上重要节点、赤水河畔美丽景点、乡村振兴示范亮点”的目标定位,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便捷的交通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充分挖掘红色村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乡村振兴建设力量,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得益于庄子上党支部的良好引领,当地居民过上了美好生活。“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不仅能提供地道的家乡菜,还可以把自家院坝出租给游客使用,为他们讲述村里的红色故事。”看着来庄子上开展红色研学的团队,扎西镇石坎社区庄子上居民小组的张昌琴喜笑颜开。
庄子上是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依托庄子上会议会址红色教育基地,庄子上党支部以“红”引路,充分发挥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作用,经常性开展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红色志愿服务队讲党史”“红色扎西少年说”“红色扎西青年行”“红色扎西老骥情”等系列活动,让革命遗址、遗迹成为“教室”,革命历史和红色故事成为“教材”,使红色故事广为流传、红色力量深入人心、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自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以来,在庄子上接受教育的干部群众超320余万人。
不断攀升的旅游热度和红色研学热,给庄子上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通过打造文化体验、教育培训、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等业态,庄子上党支部带领群众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闲置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实现年均增收4万余元,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群众的幸福指数日渐提升。
“我们通过吃、住、娱、研学开发等环节全方位留住游客,把这里变成一条线,让当地村民尽可能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带动群众致富。”庄子上党支部书记杨文波介绍道。
如果说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是庄子上振兴的精神动力,那么它也是庄子上党支部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神剂。通过深入开展“庄子上会议人人讲”活动和支部集体学习促讲、党员干部带头领讲、群众参与人人会讲,庄子上党支部搜集了红军长征驻扎庄子上期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整理形成《庄子上红色故事精选》,推动了一批批当地年长者以及亲历者后代登上了“红色故事大讲台”。
位于美丽赤水河畔的庄子上,蜿蜿蜒蜒的赤水河一级支流扎西河穿村而过,河畔总伴随着庄子上党支部党员的身影。为了拓展“清脏”“治乱”内容,党支部扩建庄子片区人畜饮水池、改造污水处理设施,修建排污管道、改造户厕,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同时,支部推行“党建+河长制”,制定了“三有五不”保护公约和“1110”管护机制,建立沿岸组织联商、党员联护、党群联心、上下联动机制,扎实开展“赤水河保护先锋行动”,赤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
“现在我们整个庄子上片区,污水变清流,村庄干净整洁,绿色田园风光与红色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使我们的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石坎社区党总支书记武绍俊说道。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服务群众中,庄子上党支部采取“五户联保、十户联防”的党组织服务机制,让党员真正有效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办好实事。
“群众有所需,我们有所为;群众有所思,我们有所应。”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庄子上党支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用好村民发展议事会、乡风文明先锋队、红白理事会“三支”队伍,定期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宣传人居环境整治、赤水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等,全面落实好“三天一检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公布”的联系群众机制,真正把党员干部下沉到群众中,把一件件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打通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治理新格局,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如今,抬头环顾四周皆是葱郁青山,低头俯瞰一江清水穿村而过,登上果木林海间的瞭望塔便能俯瞰斑斓之境。庄子上是人们重温革命岁月之地、是观花摘果体验农林风光之地,也是承载着红色基因的文明乡风之地,和美乡村已然呈现在眼前。